她的四季之道·整合藝術療愈學院

  • 首頁
  • 關於學院 
    • SHERO SEASONS
    • Creative Shero
    • Miracle Shero
    • Diamond Shero
    • STArt Shero
    • STArt寫作療法講師群
  • 文章專欄
  • 課程行事曆
  • 線上課程 
    • 四季寫心·奇跡藝術年輪
    • 四季寫心·STArt師資培訓
    • 直播Live聚會
    • 免費學習資源
  • 工作坊·僻靜營 
    • 粉彩繪畫療愈·靜心輕旅行
  • 個案服務
  • 原創商品 
    • 手工定制產品
  • Art-i-fy Your Life 
    • 日本和諧粉彩認證培訓
    • 日本結晶之花認證培訓
  • …  
    • 首頁
    • 關於學院 
      • SHERO SEASONS
      • Creative Shero
      • Miracle Shero
      • Diamond Shero
      • STArt Shero
      • STArt寫作療法講師群
    • 文章專欄
    • 課程行事曆
    • 線上課程 
      • 四季寫心·奇跡藝術年輪
      • 四季寫心·STArt師資培訓
      • 直播Live聚會
      • 免費學習資源
    • 工作坊·僻靜營 
      • 粉彩繪畫療愈·靜心輕旅行
    • 個案服務
    • 原創商品 
      • 手工定制產品
    • Art-i-fy Your Life 
      • 日本和諧粉彩認證培訓
      • 日本結晶之花認證培訓
    • 登錄
加入社團

她的四季之道·整合藝術療愈學院

  • 首頁
  • 關於學院 
    • SHERO SEASONS
    • Creative Shero
    • Miracle Shero
    • Diamond Shero
    • STArt Shero
    • STArt寫作療法講師群
  • 文章專欄
  • 課程行事曆
  • 線上課程 
    • 四季寫心·奇跡藝術年輪
    • 四季寫心·STArt師資培訓
    • 直播Live聚會
    • 免費學習資源
  • 工作坊·僻靜營 
    • 粉彩繪畫療愈·靜心輕旅行
  • 個案服務
  • 原創商品 
    • 手工定制產品
  • Art-i-fy Your Life 
    • 日本和諧粉彩認證培訓
    • 日本結晶之花認證培訓
  • …  
    • 首頁
    • 關於學院 
      • SHERO SEASONS
      • Creative Shero
      • Miracle Shero
      • Diamond Shero
      • STArt Shero
      • STArt寫作療法講師群
    • 文章專欄
    • 課程行事曆
    • 線上課程 
      • 四季寫心·奇跡藝術年輪
      • 四季寫心·STArt師資培訓
      • 直播Live聚會
      • 免費學習資源
    • 工作坊·僻靜營 
      • 粉彩繪畫療愈·靜心輕旅行
    • 個案服務
    • 原創商品 
      • 手工定制產品
    • Art-i-fy Your Life 
      • 日本和諧粉彩認證培訓
      • 日本結晶之花認證培訓
    • 登錄
加入社團

越南高地的鍾聲

· Mindfulness Prose
Section image

有時候我會想起那漂泊的心情,在海上生活的夜晚,與世隔絕的安靜,遠處燈塔之光,好像人造世界的出離縫隙……

我與兄長在2018年的夏天,從成都出發,壹路往南,經過貴陽、昆明、蒙自,從河口進入越南,坐了個小車沿著盤山路來到Sa pa,住在這個雲中小鎮,整整兩天兩夜。

這個地方雲霧缭繞,並時常細雨綿綿。那份潮濕軟化了我們從北部帶來的顆粒感。我在清新異常的山色與水氣裏,獲得壹種不屬于往常節奏的全新指令。

我知道,妳已習慣以某些方式打發時間。生命很短,但有時候,卻也略顯漫長。電話亭、報紙、電子煙、流行音樂、列車站、夜晚巴士、褪色燈罩、口紅色號、收音機、牛仔褲、電影院、榴蓮、刺青店、咖啡豆、崴腳、沖涼、書店、洗內衣、膠囊旅館、貝雷帽、火柴、十字架、鵝卵石、牛油果……城市裏的壹切記憶都在這裏停擺了。

Section image

這份濕潤,與獨屬于東南亞樸素而張揚的色彩,被Sapa獨有的氛圍賦予了淡彩特質,我們的心情也被暈染了。記得兩個下午和壹個晚上,下陣雨,我們坐在咖啡館的二樓,望著因雨水而反光的地面,撲面而來的霧氣,從遠處山頂緩慢下行,蔓延于街道,壹陣涼爽爬過皮膚,我壹激靈,衣衫半濕。雨水落進姜茶,慢慢冷卻,被我壹點點喝完。

第二天,我們坐纜車去番西邦峰頂。先乘小火車到達索道站,兩岸彌漫野綠,青色的生機,好似無言的過程,我們相互拍照,之後沈默,我看著層疊的山巒,整個上半年我都在工作,更准確地說,是通過工作形成對自己的紀律,這是對過往生活的某種代謝,而此刻就像壹個中轉,八月是如此快地到來,如同每壹個夏天,又如同夏天之後的衰老。壹個孩子的成長,和壹個老人的枯萎,都是驚心動魄的事,好似壹夜之間,急劇而匆忙, 煙火升空,而後迎來壹股死亡的勢能,形成光明,又回歸黑暗。

坐上電纜車,與兩個日本母親和六個孩子相處壹個空間,大家安靜地看風景。我觀察霧霭裏的梯田,以均衡的速度慢慢變小,而整體的視角,又慢慢變大,它們錯落有致,農舍在其中點綴,好像有仙人在雲端等待,壹種輕薄擦過我們的肉身,輕薄卻有顔色,泡沫的顔色。

Section image

喝礦泉水的時候,清涼灌入身體,與此同時,我想起壹行禪師(Thích Nhất Hạnh)與他母親的故事。

2015年我開始持續心靈寫作,受一行禪師,阿迪亞香提(Adyashanti)和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影響很深,一行禪師也曾是娜塔莉的上師。最喜歡他那壹篇《禅師的初戀》,也是我心中愛之契約的典範。2013年讀《故道白雲》,給我的心靈帶來溫柔而深刻的震動,後來,隨紀慈恩學習過臨終關懷全體系專業課,反複看過一禪師的文字。

猶記得那篇《母親活在萬物中》:

「母親過世的時候,我非常痛苦。壹個七八歲的孩子是很難想象有壹天會失去母親的。成年之後我們都會面臨喪母這件事,但是如果妳懂得修行,別離的日子來臨時,妳就不會那麽痛苦了。妳很快會體認到,母親是永遠活在妳體內的。

母親過世的那壹天,我在日記裏寫道:“壹件非常不幸的事已經來到我的生命裏。”母親過世之後,我痛苦了壹年多,但是某壹天的深夜我夢見了她。當時我睡在越南高地上的壹間小茅屋裏,那是我隱居的地方。

Section image

我推開門走到屋外,整片山坡都沐浴在月光裏。這片山坡種滿了茶樹,我的小茅屋就在寺廟後方的半山腰。在壹排排的茶樹間漫步,我發現母親仍然與我同在。她便是撫慰著我的那壹抹月光,如同以往那般溫柔和藹……真是奇妙啊!

每當我的腳接觸大地時,我便深刻地感知母親仍然與我同在。我發現這副身體不是我壹個人的,它也是我母親、我父親、我的祖父母、我的曾祖父母以及列祖列宗的延續。我看見屬于“我”的這雙腳,其實是“我們”的腳。我和母親在這片濕地上共同留下了足印。

打從那壹刻起,喪母的想法就不再生起了。我只需要看看自己的手掌,感覺壹下拂面的輕風以及腳下的大地,便能憶起母親是永遠與我同在的,任何時刻我都能感覺到她。

壹旦失去心愛的人,妳壹定會痛苦,但如果懂得深觀,妳就會體認到,她或他的本性是不變的。現象熄滅,爲的是讓另壹個現象能夠生起。

因此,留意每壹片葉子、每壹朵小花、每壹只鳥兒和露珠。若是能靜止下來,深觀萬物,妳會發現心愛的人不斷地以各種形式變現出新貌,那時妳就會再度感受到活著的喜悅了。」

2019年初,我得知一行禪師從法國梅村搬回到越南順化歸原寺,這也是他16歲出家的地方。他生于1926年,壹生奉獻于和平運動與正念禅修。我從未見過他,卻因為他而學會了如何更好地吃橘子、洗碗、喝茶、走路……以及寫作和談話。他教給我壹種生活。

坐在廟前長椅上,我深深思念一行禪師,想起二十出頭的時候捧著他的書,那時候與現在,我都是如此愚笨,可是,我壹點點承認那份無知,我因這份承認而逐漸輕松起來。

Section image

有僧人緩慢走路,高山上的行禪,我已看不見遠方,亦看不到自己。身處某壹段旅程,我們無法預知很多事,每壹次遠走他鄉,心中都有牽挂。

那時候的我,沒有想到壹年後的夏天,壹切結構就會重置。如一行禪師所寫:“壹件非常不幸的事情發生在我的生命裏。”

那個鼓勵我寫作、寫詩、彈琴與繪畫的老人。外公。我沒有見到最後壹面。我爲這場分別做的所有經驗准備,都沒有用上。他的離世抽空了我的記憶、我的童年,他曾陪我捉小松鼠,陪我種下小樹,對我幾十年來壹如既往地溫柔,那份耐心,是關于愛的基底。如今他將壹個虛幻而充滿重量的世界托付給我。我置身于漫長的陣痛與絕對的甯靜中。

當我離開家鄉的時候,我知道會有這樣壹天。我們知道很多事情的發生,假設過很多種方式,付諸過很多准備,但它從不以妳准備的方式展現。

番西邦峰,我記得那潮濕而溫熱的空氣,獨自壹人置身偉大地球的高地,被奇異的濃霧逐漸圍繞,神秘莫測、如夢如幻,有壹瞬間我感受自己就坐在壹個完整的世界裏。是的,那壹刻我的世界還是完整的,某種意義上說,它從未破碎過,卻也從未擁有過真正的圓滿,這是壹種屬于我的完整。

最後我回頭看了壹眼觀音像,起身走去50米外海拔3000米的雲中餐廳。坐在玻璃窗邊,放眼看去,壹望無際的空,除了霧什麽都沒有。如同隨機的隱喻,壹切都在其中醞釀,也在其外展現。

點了壹杯香茅茶,Mixed fried rice,六片青瓜、雞蛋、蔥、胡蘿蔔,用醬油拌著吃,味道出奇的好。

陽光漸漸灑下,壹切清晰起來。我們按原路線下山,依然在少言中凝視那壹期壹會,高山霧霭中的藍紫色小花、耕牛身上的色彩如斑駁泥土、小孩坐在雨棚上……白煙缭繞,他仿若被神秘托起,而非被自然。他接收著壹切,如常年住在深林,離群索居,等待朦朧往事散去的人。

那壹刻,我心情寂寥、寡淡,又清新。哀傷中洞悉壹切,寂寞中心懷愛意,深諳命運卻毫發無損。我知道,那是壹種自愛而無所求。

2019-8-19

後記:Sapa之後,我們坐車到河內,繼續前往下龍灣,又從芒街口岸過關入境,抵達防城港,我還記得在防城港喝到苦極的涼茶,差點吐出來,後又中轉到南甯,在桂林停留壹夜。2018年的夏日,11天,壹路消耗13張高鐵票。

有些旅程,妳可能放很久才動筆,但妳終將用文字將它消化壹次,如同妳人生中的某段時光。

Section image

訂閱
上一篇
造物主
下一篇
唇語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