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是選擇好奇與純真的目光
現代人不知不覺變得麻木、焦慮且鈍化。
是什麽讓藝術家變得不同,大提琴家王健曾經說過一個非常不錯的答案: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藝術家更容易感動。
詩人的敏感來自于他珍惜別人認爲平凡的一切,以自己的方式。那些被別人丟棄的部分,遺落的部分,被他重新撿起來,賦予光芒。奇迹不分大小。
對自己感興趣,對他人感興趣,對事物感興趣。
詩人清晰一切的魔法,平凡的音樂中,卻有神聖的數字,有行星,有宇宙的脈動,妳的十個手指上也是如此,她看到萬物之間皆有連接,她能夠通感,好像聞到下雨前的氣息那麼簡單。
當妳開始寫作,過一種詩化的生活,妳就必須開始撥出一些時間,做所謂“無用”的事了,這會給妳帶來一種審美直覺,讓妳在每時每刻,能夠辨識出內心的氣流,這個氣流會鼓舞他人,鼓舞自己的生活,妳與它之間十分親密,妳知道在什麽時候,應該以什麽方式去表達,去回應。
寫詩是一種內在舞動的生活方式
當妳選擇寫作,渴望寫詩,那麽詩就成爲了妳生活的底色。妳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或嘗試,這是勇氣,因爲大部分人,面對改變的不安和不改變的不滿,甯願選擇後者。
柴米油鹽,賬單,都在這層底色上,所有看似無關的浮萍,都因此有了共同呼吸的自然構成。
寫作不僅帶來內在交談與外在表達的成果,而是一種相應的生活方式,是一份給自己的神聖生活實踐指南,那不斷湧動的創意,讓生命靈動,閃耀,自洽。
詩,是簡單、明確、等待接收的狀態。
詩人,首先要非常清晰自己的生活,妳的生活中要有神聖的部分,神聖是無處不在的有意識,隨時回到當下並且轉化的純度。
詩人的目標不是創造詩,而是維護內在,以方便詩歌隨時抵達。詩人呵護的不是麒麟,而是麒麟的花園,也就是妳的內在,妳的心靈。
寫詩是人類與神對話的交流方式
意思是:寫詩,把表面的故事、心情、曆程,通過象征和隱喻延伸到本質之中。
詩歌是定理與公式,故事與體驗是應用與表現。
詩讓人以此爲觸角,連接其他所有可能與神對話的方式。
對自己詩的人生的自信,並活出那份與神對話的習慣。
你會發現力量慢慢回到自己內在寧靜的聖壇之中。
詩帶來看到美的目光以及無條件快樂的能力
我們的目的,就是在人生中,無論經曆什麽,都能夠有快樂和看到美的能力。
真正的寫作者,是從裏到外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非工作(如同編輯和寫作者的區別)
這快樂能力來自于,妳的內在泉湧回應生活點滴,妳對喜悅和悲傷都有所洞見。
妳,
對創造之源的全然熱愛
對周圍的生靈保持慈悲
對自己的冷靜客觀
帶來了無條件快樂的能力
詩帶來對生活的聖化與對經驗的轉化
當妳允許詩流經,妳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聖壇,妳的所到之處,也是一個聖壇。給人聖化、升華的力量,給人勇氣、美麗與秩序的傳達,給人鼓舞和靈感。
妳的每句話,都可以是詩。而這時候,妳便開始隨時祈禱,隨時傳訊。
妳可以轉化生命、祝福他人,爲一切感動。不分重量,不分大小。
當妳對生命、生活越敏感、越深入、越回應,越可能用少的字描述豐富的含義。
少,來自于多的剝落。越廣闊的敏銳,越能提取出那份少。
那種不合邏輯的沖突所帶來的張力,包含了豐富的信息。
因爲妳就可以找准那種銜接、可以准確地傳遞,就好像神的信使,用最准確精妙的方式,傳達最抽象的意思。
寫詩難的原因,一是沒有欲望寫,沒有欲望表達、回應;
一是表達不出來,不知道怎麽說,一說就長而冗雜,無法精煉。
其實這無關表達能力與華麗文藻,而是,與內在精確感知相關。
通過詩歌,妳會熟悉,如何用人類的文字,去等量傳遞精確信息。
寫詩,讓妳有彈性去接受想不到的禮物。
寫詩不會讓妳無痛,它會讓妳的敏感有處安放,或讓妳的鈍感軟化脫落。
從此,你變得更活絡、有創意、充滿允許、並對自己的存在有著深刻的理解。
詩的人生,就是無論順逆,妳都能有轉化、快樂、主動的能力。
做一個幸福的詩人,聖化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