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她的四季之道·整合藝術療愈學院

  • 首頁
  • 關於學院 
    • SHERO SEASONS
    • Creative Shero
    • Miracle Shero
    • Diamond Shero
    • STArt Shero
    • STArt寫作療法講師群
  • 文章專欄
  • 課程行事曆
  • 線上課程 
    • 四季寫心·奇跡藝術年輪
    • 四季寫心·STArt師資培訓
    • 直播Live聚會
    • 免費學習資源
  • 工作坊·僻靜營 
    • 大地呼吸·深度淨化:精力重啓僻靜營
  • 個案服務
  • 原創商品 
    • 能量魔法手作
  • Art-i-fy Your Life 
    • 日本和諧粉彩認證培訓
    • 日本結晶之花認證培訓
  • …  
    • 首頁
    • 關於學院 
      • SHERO SEASONS
      • Creative Shero
      • Miracle Shero
      • Diamond Shero
      • STArt Shero
      • STArt寫作療法講師群
    • 文章專欄
    • 課程行事曆
    • 線上課程 
      • 四季寫心·奇跡藝術年輪
      • 四季寫心·STArt師資培訓
      • 直播Live聚會
      • 免費學習資源
    • 工作坊·僻靜營 
      • 大地呼吸·深度淨化:精力重啓僻靜營
    • 個案服務
    • 原創商品 
      • 能量魔法手作
    • Art-i-fy Your Life 
      • 日本和諧粉彩認證培訓
      • 日本結晶之花認證培訓
    • 登錄
加入社團
broken image

她的四季之道·整合藝術療愈學院

  • 首頁
  • 關於學院 
    • SHERO SEASONS
    • Creative Shero
    • Miracle Shero
    • Diamond Shero
    • STArt Shero
    • STArt寫作療法講師群
  • 文章專欄
  • 課程行事曆
  • 線上課程 
    • 四季寫心·奇跡藝術年輪
    • 四季寫心·STArt師資培訓
    • 直播Live聚會
    • 免費學習資源
  • 工作坊·僻靜營 
    • 大地呼吸·深度淨化:精力重啓僻靜營
  • 個案服務
  • 原創商品 
    • 能量魔法手作
  • Art-i-fy Your Life 
    • 日本和諧粉彩認證培訓
    • 日本結晶之花認證培訓
  • …  
    • 首頁
    • 關於學院 
      • SHERO SEASONS
      • Creative Shero
      • Miracle Shero
      • Diamond Shero
      • STArt Shero
      • STArt寫作療法講師群
    • 文章專欄
    • 課程行事曆
    • 線上課程 
      • 四季寫心·奇跡藝術年輪
      • 四季寫心·STArt師資培訓
      • 直播Live聚會
      • 免費學習資源
    • 工作坊·僻靜營 
      • 大地呼吸·深度淨化:精力重啓僻靜營
    • 個案服務
    • 原創商品 
      • 能量魔法手作
    • Art-i-fy Your Life 
      • 日本和諧粉彩認證培訓
      • 日本結晶之花認證培訓
    • 登錄
加入社團
broken image

好想大聲說愛你

· Diamond Shero

星期日下雨,我無處可去,熟悉的城市可以聯系的人所剩無幾,循著少年時代壹起唱歌跳舞的小夥伴發來的地址,打車到他開辦的某壹間音樂教室,就在靜谧小路轉彎的位置,壹下車就聽到琴音,沒有任何喧嘩,偶爾行人經過白色的玻璃琴房。我推門走進去,寬敞而緊湊的培訓學校,在陰雨天顯得明亮而輕松。教室左邊是鋼琴房,右邊是樓梯,上層放著各種各樣的吉他,下層有孩子在練習架子鼓,我問門口小姑娘:梁大娃在嗎?

姑娘指了指裏屋,我往裏面走幾步,走過練琴的少年,又走過練歌的房間,從背後看到梁大娃正在給學生拍手數節奏。他戴著灰黑格子花紋的貝雷帽,我敲了幾下玻璃,他回頭壹見我,交代了學生幾句話,馬上就出來,說,走,我們去彈琴!他把正在練琴的幾個學生咬到另壹個房間,“起來,換位!”

學生站起來抱著琴譜,嬉皮笑臉地出去了,他們插科打诨,師徒之間完全沒有緊張感,與我們當時習琴時的狀態已完全不同。

我想到小時候每次去鋼琴老師家都非常緊張,那時候俗稱“還課”,頂多兩次機會,還不了課就壹直練,不努力的人,進度可想而知。

印象中有六個年頭的暑假,我都很少出門玩耍,每天練琴七小時,巴哈、拜厄、車爾尼,這枯燥的過程培養著很多習慣,馴服著那顆猴子般狂放的心。坐不住的屁股、不夠靈活的手、氣急敗壞的性格、三分鍾熱度的情感、缺乏堅韌的耐性……在這過程中考驗壹個人的堅決以及對選擇的承擔。從心動到枯燥,我逃避過,最終卻依然愛著。在音樂的陪伴下,那四歲的琴童慢慢長大,耳朵裏的音樂也不斷變換,從古典到流行,再到癡迷搖滾的青春時代。

記得高壹那年,大量音樂開始湧入我的生活,不管什麽風格,我如饑似渴、不分好壞、來者不拒,就像壹個新鮮奪目的世界,妳越往裏走,越看不到盡頭,它明亮而璀璨,讓人心花怒放。我開始聽Nirvana,Queen,Metallica,Tori Amos,Pink Floyd,Rod Steward,小紅莓,檸檬頭……家裏的書架上放著《燦爛涅槃》《搖滾聖經》《傷花怒放》,牆上貼滿了海報,寫滿了歌詞。

不久後,十七歲的姐姐與我們學校紅領巾樂隊的鼓手房七談起了戀愛,我順其自然和幾個師姐,以及紅領巾樂隊的主唱大壯,吉他手顛子、朱哥,貝斯手海林,加上外校的梁大娃和劉翼壹群人,越來越熟悉,到哪都在壹起,這段生命中最重要的友誼圈,大概持續有六年之久,從高中,壹直到大學結束。

紅領巾樂隊是當時我們學校唯壹的校樂隊,主唱大壯總是壹副生命力無限的樣子,抱著電吉他,站在高高的舞台上,眼裏的光芒掃過全場,他最常唱的歌是那首《好想大聲說愛妳》,灌籃高手的主題曲。

那時候,我們的周末不是泡在某個人家裏看排練,就是混迹于KTV壹條街——可不是什麽高級量販,而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包間,個體戶開的,壹小時十塊錢,我們時常鬼吼到淩晨,什麽都唱,並不在乎任何曲風,從那時候開始,我格外喜歡老歌。除了Carpenter,還中意那首《The greatest love of all》,以及鄧麗君的《但願人長久》,翻來覆去聽不膩的張國榮、陳百強、Beyond、許冠傑……唱完後已過12點,街道安靜下來,壹群人沿著河邊,邊走邊哼,就像有永遠哼不膩的旋律,妳壹句我壹句,沒有誰唱得更好,沒有誰更優秀,沒有明天。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人比海裏沙,勿用多牽挂,君可見漫天落霞,名利息間似霧化。”

我記得某個夜晚,走在路上唱到壹半,壹盞本來熄滅的路燈突然亮了,像星星壹樣。

那時候,我們對壹些歌詞似懂非懂。成長也許意味著,十年前以爲聽懂的某首歌,十年後才真的聽懂了。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

當年紅領巾樂隊學琴、練習、上台,都是大家共同進行的。劉翼說,他人生中第壹次親耳聽到吉他的聲音,是大壯和梁大娃在壹起初學的時候,掃出來壹個G和弦,那聲音深深地刺激了他,有壹種瞬間失重的感覺,整個人都呆住了。“當時我決定這輩子壹定要學這門樂器……從此我腦子裏就只有吉他,以及對吉他的幻想。”

其實仔細想想,當時兩個初學者,和弦都按得不算很穩,大壯掃弦太用力,梁大娃用撥片也不是很順手。但是聲音壹出來,已經足夠了。

之後梁大娃壹直不愛用撥片,他很喜歡指彈。玩過壹段時間搖滾之後,有壹次他對我說,其實吧,我最喜歡的還是流行音樂。

我這麽多年依然記得他說這話的語氣,如釋重負。我們在理想中摸索,終會漸漸清晰自己真的想要什麽。

然而,十幾歲的確非常年輕,學業還在繼續,總需要對前程有所交代。該過的關要過,該選的路要選。

有壹次夜深人靜之時,收到壹首Mr Children的《くるみ》,MV的內容是壹群中年人重新拾起少年時的夢想,雖然短暫壹聚之後生活還是會繼續,但是,放在心裏的事物,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我在被窩裏哭著看完,那時候的眼淚真多啊。

紅領巾樂隊就這樣像拳頭壹樣握在壹起,凝結成對音樂的壹股熱愛,不分彼此地相處了不長不短的時光,如今回頭看,那段日子其實非常短暫,但是因爲太投入而顯得極其深刻,以至于好像過了十年之久。

很快,他們高三畢業,有人去了北京,有人去了重慶,大部分留在成都。那時候成都還不是網紅城市,趙雷的《成都》還沒誕生,小酒館也沒成爲景點。聽說劉翼的樂隊也在小酒館演出過,那時候的玉林西路,還只是壹個醞釀夢想的地方。

還差壹年半,就輪到我高考了。接近冬天的某個傍晚,我跟母親認真談了壹次內心深處的想法,我說:“我要參加藝考,考電影學院。我數學不好,喜歡語文和音樂,電影是可以把文字和音樂結合在壹起的東西。”

這就是我當初唯壹的理由。不是“因爲喜歡電影啊。”那爲什麽喜歡電影呢?電影可以把文字和音樂放在壹起,充滿情感,活靈活現。不管是片面理解,還是理想主義,人生的壹次重大笃定,大概就是這壹天。

當時我心裏有十分喜愛的人,但那是壹段近乎渺茫的感情,壹切都在變化著,我們都很年輕,默默承受著某種茫然,前途未蔔,所有的情感都下落不明。臨近十八歲,將要出發去藝考之前,我坐在城市廣場的長椅上聽耳機,喧嘩的鬧市中,耳朵裏卻只有音樂,我記得那首歌是Kathryn williams的《I started a joke》,望著不遠處的空地,緩慢呼吸,這壹幕,是我對那個年紀的最後記憶。

大學期間,我對音樂依然沒死心,跟隨《音樂時空》《滾石》《北青周刊》的記者姐姐到處看演出、做采訪、扒錄音。記得十九歲出頭,有時候壹晚上轉四個場,從東城區的MAO livehouse,到愚公移山,到好運街的白兔,最後再打車去海澱的D22。玩得太晚,回不去宿舍,只好住姐姐家,睡著前還在聽她講去日本見Chara的故事,就是岩井俊二電影《夢旅人》裏的Chara,她有著貓壹般的嗓子。睡去之後,迷糊中又醒來,看到她還坐在電腦前寫稿件。真是瘋狂啊,那時候我們都是鐵打的身子。

2009年,我買了壹把吉他,兩個月後,在寄到北京的路上壞了,沒有修好,我從此也未再打吉他的主意。大三開始,我老老實實學專業、找工作,更多的生命課題紛至踏來,我難以招架,經曆了壹次又壹次暗夜,沖淡了我與音樂有關的練習。

那以後,我沒有背著任何壹個樂器走在路上。但與很多人壹樣,出門的時候,除了帶手機、鑰匙、錢包,還必須帶耳機,僅此而已。與音樂的關系,只剩壹種不由分說的包容。周圍有瘋玩班卓琴的藝術家,也有喜歡劉德華的外婆,只要有音樂存在,有人願意爲之歌唱,那就是美好的。

大學畢業之後,與紅領巾樂隊這個因爲音樂而凝結的朋友圈逐漸瓦解。學生時代壹起唱唱跳跳的小夥伴,從此分散在各個行業中。房七與姐姐分手多年,姐姐結婚生子,房七因爲工作原因去了伊朗,海林做起了石英石生意,顛子當了吉他網課老師,劉翼做了IT,梁大娃開了餐飲店、火鍋店,而後開了四家音樂培訓學校。

梁大娃每次都叫我回家時記得去他的學校看看,而我常常匆匆來去,並沒有機會拜訪,就這麽壹年年拖延下去,這個冬天才見上面。

和梁大娃聊到壹半,兩個學生沮喪著臉走過來,他觀察很敏銳,馬上中斷我們的談話,問那十六七歲的孩子,怎麽不高興?

其中壹個指了指另壹個說:“有人說他沒有彈琴的天賦,他還沒想通”。梁大娃聽了,氣不打壹處來:“我從小就被人說沒天賦,說我學了這個又學那個,什麽都沒學通,但是我壹直沒停止在學,就是因爲喜歡。妳喜歡嗎?妳如果真喜歡,就有什麽牌打什麽牌,而不是壹出生就手裏壹對2壹對王壹對尖4個K,有時候熱愛就是天分啊!”

熱愛就是天分,人時常會聽進去很多外面的評價,卻聽不進、也不相信自己心裏的聲音。梁大娃繞來繞去,終于還是回到與音樂有關的工作中,穩穩站住,不打算回頭了。

我從他那兒得知了每個人的近況,聽了壹圈,沒有大壯。

“還有大壯呢?他的病好了嗎?”我問。

“妳不知道嗎?大壯死了。去年壹月就死了。”他看著我,輕輕說出那個鋒利的字。“2018年我兩個重要的朋友死了。”他翻出手機裏大壯十幾歲時坐在吉他邊的照片。

記得當時,大壯是所有人中說話聲音最大、最響亮、個頭最高、成績最好的,他總是熱血沸騰,幽默而陽光,穿著帽衫,騎著賽車,聊得了數理化,造得出葷段子,走到哪裏都帶著微笑,他不喜歡麻煩別人,有什麽事情都自己扛,卻常常給朋友打氣,是紅領巾樂隊的凝聚力。我幾年前就知道大壯生病,卻不知道他已經走了這麽久。

“大壯死後,我們都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想做的事。我覺得妳也應該繼續練琴。”他壹邊說,壹邊撥弄琴弦。

妳們體驗過在地上久坐後,突然站起來,雙腿的麻木和疼痛嗎,也許這就是生命。當妳身體癢了壹秒,疼了壹秒或舒適了壹秒,這就如同我們的生命啊,生命,只是壹瞬間的感受,倏然而過,壹秒鍾與壹生,又有多大的區別。不知道什麽時候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過去。

他們經曆了大壯從確診、化療、修養、轉移、再化療、修養、惡化、死亡、火化、下葬的過程。最後的骨頭,用鏟子拍碎。而這就是與我們壹起長大的人。

大壯去世之前,每天瘋狂地練琴,也許最後的時光中他唯壹的精神支柱,就是吉他。每次他們去找大壯,他就會秀壹段新練的曲子,笑容如同十幾歲的時候。他當時壹定在想,要是還能活下去,什麽都不要在乎了,就好好弄音樂吧。

也許在壹個人知道自己沒有多少時間去珍惜自己心愛的事物之時,便會全身心投入到每壹個具體的瞬間。他肯定獨自經曆過非常害怕的時刻,但是他知道自己還有壹把琴。

我看到大壯留下的爲數不多的幾篇文章中寫著:“那時候的我,喜歡坐在錄音機面前,壹遍又壹遍地錄歌。在錄音機前面,永遠只有壹次機會去記錄聲音,沒有NG,也沒有修飾。”

壹次過去,沒有NG,沒有修飾。如同我們每個人的這壹生。

記得十幾歲的時候,我與梁大娃有過壹段對話:

“老師和家長都覺得是整天聽歌看閑書害了我們,害我們成績下降。”

“是這樣嗎?可又感覺是聽歌看閑書在救我們。”

我們並沒有得出好與不好的任何答案。但是對大壯來說,那曾經在他人眼裏“害過”我們的事物——音樂和歌聲,卻壹直陪伴到他生命的最後壹刻。

當壹個人健康的時候,也許我們會要求自己去完成那些世俗認爲重要,但是其實對我們生命本質來說,並不那麽重要的事情。賺錢名譽結婚生子,任何形式上的完成,也許都不是真正重要的。

人生的頭等大事,是妳是否真的去活過每壹刻,真的做著對妳來說重要的事,熱烈地去推動、付出、去愛,不問前程。

音樂並未真正成爲我的工作,也沒有爲我帶來物質的財富。但它像海洋壹般讓年幼的驚懼擁有穩定,青春的荒蠻擁有生命,讓我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和記憶。對我而言,音樂就像最初的戀情,它不會給妳任何世俗的結果、任何形式的承諾,它對太多人來說,似乎自然到想不起去談論,妳只是偶爾打開它、哼唱它,它就像妳的家鄉,而妳可以壹次次回去。

四歲的琴童、教室的落地窗、鋼琴老師的手、時鍾般的節拍器、音符與強弱符號、音樂家的名字、整抽屜的磁帶、打結的耳機線、有吉他的舊倉庫、邊走邊唱的淩晨、聽著耳機流淚的夜晚……隨著大壯的死去,支離破碎的少年時代,散落于日常生活中的每壹位老友。永恒的紅領巾樂隊,永恒的《好想大聲說愛妳》。

2019.4

訂閱
上一篇
IET整合能量療愈——帶來我生命中,最大的奇跡:復活
下一篇
微風守護者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