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推薦壹張“天體音樂”必聽唱片!算是我心中的治愈系唱片前三,壹張聽下來頭腦就好像在真空中被靜音了。尤其喜歡那首Echorus。
它的演奏者Daniel Hope如此描述:“當我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對我的吸引力上唯壹能夠與音樂抗衡的,就是夜空了。八歲時,我買了我的第壹支望遠鏡,花上好幾個小時凝視月亮和星星。我還記得我想著當人類第壹次意識到自己只不過是浩瀚宇宙之壹粒微塵時,該會是什麽感覺。” 菲利普•格拉斯(Phillip Glass),這個如今已經名滿天下的作曲家,長時間以來也壹直迷戀宇宙。
他甚至發出這樣的天問:在黑洞的邊緣,樂聲聽起來會更高還是更低?
而當我還是個青少年的時候,小提琴家梅紐因(Yehudi Menuhin),當時正在寫壹本書《人類的音樂》(The Music of Man),他介紹我認識了偉大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
是薩根第壹次打開我的眼界,認識到宇宙的廣度,尤其認識到“天體音樂”的概念。他八十歲大壽時,梅紐因專門約了還在世的壹系列作曲家們爲他譜寫曲目。格拉斯寫的是“回聲”(Echorus),不斷反複的音樂小節讓人既意外,又愉悅。”

除了數學上著名的「勾股定理」, 「天體音樂」的概念也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音樂理論家畢達哥拉斯最具代表性的理論之壹。透過鐵錘敲擊砧板的聲音,畢達哥拉斯體悟到:鐵錘的重量不壹樣,敲擊發出的聲音就不壹樣;因此,不同的音階之間,存在著不同比例的關系。只要比例均衡和諧,音樂就會好聽。因此,音樂的奧秘就在于「和諧」兩字。
更進壹步來說,地球爲宇宙的中心,各個星體之間的距離排列皆有序,星體各自依照預定的速度運行,産生旋律,産生節奏,誕生出凡人無法聽到的「天體音樂」。「天體音樂」表達出宇宙的和諧,具有無與倫比的典雅與完美,是人類音樂的模板。
人類最初根據聲音的頻率,包括它的諧振來判斷物體是大還是小,以及它大概是個什麽東西。
人的眼睛可能無法分辨玻璃和水晶,但是耳朵卻可以。
魯道夫· 史坦納在《十二感官》裏說:耳朵是不會騙人的。
爲什麽音樂聽上去很美?如何判斷它是美的?那可能滿足了壹種數學關系。但是爲什麽滿足了數學關系就很美,滿足了什麽樣的數學關系就很美?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當我們去看卓爾金曆就不難發現這壹點,它是並不僅僅是壹個抽象的數學模型,壹組數字編碼系統。每個人在其中都會找到個體的動態平衡建議以及背後大片的和諧連帶關系,最後我們又會發現越只盯著壹個點,就越割裂,越不和諧,而隨著角度的寬廣,鏡頭的景深越來越大,就好像遊戲中,妳同時渲染了遊戲玩家出現和未出現的所有場景與故事,那個震撼是語言無力描述的,有很多規律早已超越了使用範疇,數學和音律到了深處就是大美而無用啊。

在我使用十三月亮曆法的過程中,它的那三個關鍵詞,藝術、科學、靈性壹直指引著我內在的熱情。藝術和科學,是爲靈性服務的。
當我們用音樂去理解十三月亮曆法,冥想並遨遊在圖騰所代表的各個天體之間,會獲得關于時間和宇宙命運的更大理解。
藝術可以帶來的治愈,是把我們受困于個體的限制,拔高、融化、推向高遠的宇宙與宏大的潛意識,這個去中心化的過程,所帶來的擴展和提升,將受苦的靈魂帶向新的站點……
邀請妳壹起遨遊Daniel Hope天體音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