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萊雅琴,不少人會聯想到天使手中的樂器,或是太陽神之子歐菲斯(Orpheus)所完美彈奏以及聖經中大衛(David)爲掃羅(Saul)王彈奏的樂器。
但這些都是古萊雅琴, 與現代萊雅琴(Modern lyre)雖然有著同樣的名字,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樂器。
人智學(Anthroposophy)創始人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于1912年指出:需要創造出壹種足以反映現代人類意識變遷的全新樂器。
1925年史代納去世之後這個遺願激發了兩位追隨者:音樂家艾德蒙普拉赫特(Edmund Pracht)和雕刻家羅撒傑特讷(Lothar Gartner)重新設計裏拉琴(lyre)的念頭。
除了依照史坦納所指引的方向,艾德蒙同時構思著讓這把全新設計的現代萊雅琴能成爲優律思美(Eurythmy)的最佳伴奏樂器。
他朝思暮想而得夢中圖像:壹台沒有腳、沒有牆、沒有鍵盤,在天空翺翔的鋼琴,于是便以鋼琴的琴弦結構作爲設計藍圖。
1926年艾德蒙與羅撒合作完成了兩把現代萊雅琴原型,第壹把造型靈感來自史代納設計的第壹棟歌德館(Goetheanum)如蒼穹般的圓頂造型,第二把則來自現存于瑞士多爾納赫(Dornach)第二棟歌德館的水晶造型。
英籍裏拉演奏家尚畢林(John Billing)認爲現代裏拉琴與古希臘裏拉琴除同屬撥弦樂器外,全無相同之處,是壹種全新的樂器;
而這將滿百歲的年輕樂器目前造型規格尚未統壹仍在發展與蛻變當中,全世界爲數不多的現代萊雅琴制琴師們正努力創造出更完美的現代萊雅琴。
(資料來自“道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