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世界上的一切關系都是與自己的關系,我更喜歡認爲,世界上的一切關系都是戀愛關系。
周圍讓我覺得很有趣的人,多半都有點這樣的特質。
我一友人,可謂是一切都輕描淡寫極了——不是厭世那般的輕描淡寫,而是一種深深的安全感。要我說,她是把一切都看成了愛人。
妳問她,房子租期快到了的時候,妳焦慮嗎?她回:還好,去多找點事做就有錢了。
出去逛街看上了什麽,她問,妳喜歡嗎,真的喜歡嗎?如果喜歡,就一定要買,價格再高,只要可以承受就買。妳要是說,可是沒有這筆預算,她會回,錢回去很快就掙到了,喜歡的東西就不一定了。
在她眼裏,什麽都可以成爲自娛自樂的道理,本來我十月要去內觀中心,但是一些急事突然介入,只好取消。我跟她說,內觀沒去,得等下次了。她敏銳地覺察到了什麽,安慰說,沒事,在家也可以閉關。莫名戳中我的笑點。
她思維像個權杖國王,踏實感卻如星幣皇後。
在英國的時候,想吃豬皮凍,就地買了素材,再麻煩都要做給自己吃。
她就是網上那個段子所說:喜歡,表達啊;想吃什麽,去吃啊;沒錢,掙啊;想要,買啊;買不起,掙錢啊。
她也喜歡送人禮物,她送的禮物,妳不能馬上拿走,因爲她有一段專門的"演說時間",要給妳介紹這個禮物是什麽材質,哪裏好,哪裏産的,有什麽故事,爲什麽她覺得適合妳。
就這樣,一個看上去普通的禮物,妳最後捧在手心裏拿了回去。
沒事啊,天垮了都沒事啊。在她眼裏,一切都好簡單啊。
她欣賞和深愛來到她周圍的一切,對萬物的喜愛和信任,鑄就了那種簡單和輕松的態度。
因爲,凡來到我們身邊的,沒有故意傷害我們的。都是來愛我們的。如果換了這種思路,就不會産生任何卑微感。
最近做瑪雅個案,小夥伴講到了自己的無力感。其實,這種無力感,來自于個體與他人的對立,當妳對立于一件事,而妳的心又是想要融合的,妳就會産生被抛棄、被分裂的痛苦。
當妳認爲那個特質自己沒有,認爲自己不是、不夠好、不夠格的時候,就站在妳渴望的那個自己的另壹面了。我們的痛苦之因,就是來自分裂感所帶來的罪惡中。
之所以說,是"分裂感所帶來的罪惡"而非"分裂所帶來的罪惡",是因爲,分裂從不曾真正發生。
一切,只是種感覺而已。
用談戀愛的心情來面對一切人事物吧,本身這世界就是來教會我們更多,而非來懲罰我們。神和魔鬼唯壹的區別,是他們看待事物的目光罷了。
我們說,改變內在,自然外在也會變化。那既然外在本來就包含在我們之內,還有什麽外在可言呢。認知改變行爲,行爲也會反過來改變認知,哪一條路不重要,重要的還是我們是否願意去以戀愛的心信任一切過程。
前幾天在寫手賬分享的時候,突然冒出來這樣句話:
想要做好或堅持一件事,首先要對它敞開心扉,願意去"看見"它,這時候,才有滋養發生。
接下來的一切,就簡單了。只要心敞開,讓時間協助妳了解它,順水推舟,跟戀愛一樣,動心、了解、確定是否適合自己,也許也有分開一段時間的時候,但當某日妳想起它的好,妳又會跟它複合,而它依然在原地守候......
習慣對我來說,分爲密集和長期做兩種,密集習慣,就好比妳和妳老公,每天都要見面,分開時間不會很長,對我來說,就比如手賬、書寫;長期習慣,就好比妳跟妳好友,不住在一起,但是隔壹陣子肯定得碰面,比如瑜伽、遊泳......
果然,一切都是戀愛關系啊。